一般無線網路環境中,傳輸距離在開放空間中可達300M、室內空間可達100M,但是實際上合理的傳輸範圍約為50M左右,而這還要視環境情況而可能有所遞減。影響無線訊號涵蓋範圍的原因包括建築物的死角、結構、天線定位等,在使用無線網路產品時,常常因為訊號太弱、連線速度變慢、訊號斷斷續續、常斷線等問題,造成連線品質不穩定,甚至電腦就在路由器(基地台, AP)旁邊但是卻沒有訊號,而針對這些問題可能造成的情況,本篇文章將簡述該如何處理的方式。
以下是無線網路的影響原因:
在一般的辦公室和開放空間中不容易遇到訊號干擾的問題,這通常是在家庭環境較容易受到影響。發生此狀況時,請檢查一下周圍環境,看看是否有電磁波較強的產品(如微波爐),如果有,建議將無線路由器(AP)或網卡遠離,以避免訊號干擾。
在無線環境中,訊號會因建築物結構、天線方向、無線路由器(AP, 基地台)位置、資料量多寡等影響訊號接收效能,這些情況容易造成無線傳輸的品質低落,遇到此情況有以下建議:
在不同介質影響的情況下,訊號穿透能力的衰減情形。在金屬部份幾乎完全阻隔了訊號的傳輸,因此在無線環境的配置上,盡量讓無線路由器(AP)與網路卡之間不要有間隔阻擋,如此無線傳輸才能更加順暢。
在規劃無線網路前,首先了解一下無線路由器使用的無線網路晶片種類,亦即Wi-Fi的種類。
Wi-Fi可分為五代。由於ISM頻段中的2.4GHz頻段被廣泛使用,例如微波爐、藍牙,它們會干擾WiFi,令速度減慢,5GHz干擾則較小。雙頻路由器可同時使用2.4GHz和5GHz,但裝置(電腦、平板、手機)則只能使用某一個頻段。
因第一代與第二代已淘汰,我們從第三代開始介紹。
802.11g標準,全稱為IEEE 802.11g-2003是對802.11原始標準實體層上的一個修訂。802.11g工作在2.4G信道上,實體層速率提升至54Mbps。該規範已在世界上得到了廣泛的應用。相關的修改已經整合進IEEE 802.11-2007和後續版本,成為802.11協定的一部分。
801.11g工作在2.4G的ISM頻段上,實體層上使用了正交頻分復用(OFDM)調變方式,不同於802.11原始標準和802.11b標準,而與802.11a標準相同,使得最大速率達到54Mbps。在介質存取控制上,標準採用載波偵聽多路存取/衝突避免(CSMA/CA)的方式,這與其他標準相同。考慮到CSMA/CA協定的開銷,802.11g裝置間的最大吞吐量可以達到31.4Mbps。由於微波爐,藍牙裝置,ZigBee等產品都工作在ISM頻段上,802.11g裝置可能會受到其他裝置的干擾。
由於市場上對高速率的無線傳輸的需求,在2003年一月,雖然802.11g標準還未正式發布,11g的裝置就大規模的部署了。802.11g的裝置回溯相容801.11b網路。然而11b裝置會拖慢整個11g網路的吞吐量。
IEEE 802.11n-2009,對於IEEE 802.11-2007無線區域網路標準的修正規格。它的目標在於改善先前的兩項無線網路標準,包括802.11a與802.11g,在網路流量上的不足。它的最大傳輸速度理論值為600Mbit/s,與先前的54Mbit/s相比有大幅提升,傳輸距離也會增加。2004年1月時IEEE宣布組成一個新的單位來發展的新的802.11標準,於2009年9月正式批准。
對802.11n的後續研究正在IEEE 802.11ac草案中進行,預計可以於2014年2月正式發布,將提供8xMIMO,最高160MHz頻寬和最高866.7Mbit/s的理論速度。
2.4GHz和5GHz都可自由選擇20MHz或40MHz頻寬,但一些裝置只允許在5GHz下使用40MHz頻寬,例如MacBook。如果用家購買一台只支援2.4GHz的150Mbps路由器,就只能使到72Mbps,即是20MHz頻寬下的最快速度。
IEEE 802.11ac,俗稱5G WiFi (5th Generation of Wi-Fi),是一個802.11無線區域網路(WLAN)通訊標準,它透過5GHz頻帶進行通訊。理論上,它能夠提供最少1Gbps頻寬進行多站式無線區域網通訊,或是最少500Mbps的單一連線傳輸頻寬。
2008年年底,IEEE 802標準組織成立新小組,目的是在於建立新標準來改善802.11-2007標準。包括建立提高無線傳輸的速度的標準,使無線網路的能夠提供與有線網路相當的傳輸效能。
802.11ac是802.11n的繼承者。它採用並擴展了源自802.11n的空中介面(air interface)概念,包括:更寬的RF頻寬(提升至160MHz),更多的MIMO空間串流(spatial streams)(增加到 8),下行多使用者的 MIMO (最多至4個),以及高密度的調變(modulation)(達到 256QAM)。
協定 | 頻率(GHz) | 頻寬(MHz) | 每條流的速率(Mbit/s) | MIMO 支援 |
802.11b | 2.4 | 20 | 1, 2, 5.5, 11 | N/A |
802.11g | 2.4 | 20 | 6, 9, 12, 18, 24, 36, 48, 54 | N/A |
802.11n | 2.4/5 | 20 | 7.2, 14.4, 21.7, 28.9, 43.3, 57.8, 65, 72.2 | 4 |
40 | 15, 30, 45, 60, 90, 120, 135, 150 | |||
802.11ac | 5 | 20 | 最大87.6 | 8 |
40 | 最大200 | |||
80 | 最大433.3 | |||
160 | 最大866.7 |
以下是建議的無線網路規劃要領。
無線網路訊號的發射範圍與天線垂直,一般單樓層的家庭就把天線垂直於地平面,住在透天厝就可以把天線平行於地平面放置,以便將無線訊號涵蓋到其他樓層。
理想的天線是朝四面八方發射訊號時,與天線相同距離的點所收到的訊號強度應相同,這就是理想天線,可惜目前的技術無法製造出這種天線。
另一常用的天線是偶極天線,偶極天線和理想天線相比,會有相同距離不同位置,所量測到訊號強度不同的狀況發生,某些地方量到的信號強度會比理想天線高,某些地方較低。所以依據偶極天線訊號最強的腹部與理想天線相比,發現偶極天線的訊號強度比理想天線強了1.6倍,經轉換為2.15dBi(i指的是與理想天線相比較);也就是說一個偶極天線擁有的增益(gain)為2.15dBi。
高dBi值的天線能夠加大訊號範圍,dBi愈高效果愈好。如果你使用的無線路由器天線效果不佳,建議您可以更換較高的dBi值天線試試。
2.462GHz共11個頻道,其中每個頻道約相差5MHz。在頻譜屏蔽標準來說,雖然有規定±22MHz的能量限制,也就是傳遞的訊號隨著頻段不同跟著減弱,但多少還是會互相干擾。因此連線要好的話,盡量在11個頻道中最好都能互相錯開,選擇頻道1、6、11這3個會較好。
開啟QoS過濾機制會影響無線路由器的效能,造成路由器單位時間能傳輸的封包數降低,如果您有多台電腦、平板或行動裝置使用無線網路,建議關閉QoS過濾功能,或使用效能更高(更厲害的晶片)的路由器(價位更高)。
這個觀點其實很有趣,理論上是不會快,但實測偏偏就是會,與一般認知相反。原因在於家用無線路由器太便宜了,隨便開啟Wi-Fi功能一掃,跑出來一堆無線基地台,造成2.4GHz頻段壅塞。802.11n可在5GHz頻段運作,由於5GHz的無線路由器較貴、較不普及,因此比較不壅塞,但前提是其它無線網路設備(電腦、平板、手機)也必須支援5GHz運作才行。
市面上的弱電箱大部分都是金屬製品,將無線路由器放入弱電箱會降低效能,因金屬會干擾無線訊號。如果您無法阻止無線路由器放入弱電箱,至少將天線延伸至弱電箱外。
蘊藏許多助人的知識與智慧。